第二百五章:冀州城(一)-《夺天下》
第(3/3)页
城外是燕王的军队,虽然百姓们都帮助他守城,虽然城外的燕王的军队都围而不攻,虽然燕王每天都派人到城外去叫喧,让自己开城投降,承诺封自己为丞相,可是他赵璋岂是那种无君无父之人?
何况对方还是用这样的手段来逼降自己,他的傲骨告诉他,绝对不可以低头投降。他一定要撑,撑到唐军到来的时候,才将城门打开。
就算要投降,也投降唐军,绝对不能够投降燕王,这是他给他自己立下的信条。
要让他投降燕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百姓,他赵璋是可以打开城门,避免百姓受铁蹄的践踏,避免百姓遭受屠杀,可是要让他俯首称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早就在几年前,他就将妻儿和老母都送到了乡下去,让他们在乡下隐居。而他留在冀州,誓与冀州城共存亡。
一个月前。
赵璋和施立平就得知,唐军随时都会北渡黄河,到冀州来。虽然燕王是反贼,可是唐国也一样是夏国的死敌,就算唐王打出了要剿灭燕王为夏帝报仇的旗号,可是对赵璋和施立平这两个人来说,这旗号就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实际上就是掠夺,是侵略。
可是和燕王不同的是,这位唐国的皇帝对天下百姓是仁爱的,他的儿子在淮南才三年的时间,就将整个淮南治理得一片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还将南平半年时间就拿下来了。
这样的战绩,这样的功勋,那是世人所瞩目的。
说实话的,每天夜里,赵璋都会扪心问自己,如果自己不是夏国的臣子,不是这冀州的刺史,他会不会去投奔唐皇?他的心告诉他,他肯定会去的。
因为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仕。当今天下大乱,如果他不是夏臣的话,他肯定会给自己找一个好的主公。可是他是夏国的臣子,而且还是冀州的刺史。
将心比心,赵璋和施立平两个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让士兵投降唐皇,让百姓投降唐国,那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有了为什么施立平会带着人马去了黄河南岸,等着陆俊等人的到来原因了。
表面上,他们对别人说,那是以逸待劳,实际上,他们已经做好了投降唐国的准备,只有这样子,冀州的百姓才有一个属于他们真正的家,才不会流离失所,才不会生离死别,天下才会太平。
可是百姓可以投降,他们身为夏国的臣子,夏国的将军,那是绝对不可以降的。
如果六百年的夏国破灭了,就连一个殉国而死的臣子也没有的话,那么这个夏国未免有些悲哀了。施立平和赵璋决定了,他们要殉国而死。
当然,那是在将士兵,将百姓交到唐皇的手里之后,他们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可恨的是,唐国的大军还没有北上,而燕王的军队却南下了。
“大人,你该吃饭了,你已经站在这里一天了。”赵璋的主簿低声说道,“你再不吃饭的话,你的身体是支持不住的。”
赵璋看向主簿问道:“已经几天了?”
主簿说道:“十二天了。”
“十二天了,唐军还没有到吗?”赵璋苦笑地说道,“冀州城里的药,不知道还能够支撑多久。”他天天站在城头,都是盼着唐军能够快些出现,这样子的话,他才能够安心下来,他此刻感觉到身心都受到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他自己的。(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