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科举改革(一)-《夺天下》


    第(2/3)页

    孔茹看了楚风的试题了之后。心里惊愕万分。试卷里面有一个例子:“一个叫做天朝的大国和一个叫做倭寇的小国的故事。天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为受到儒家的思想的影响,而使得每一个百姓都是与人为善、仁义忠孝为本的好人。而倭寇是一个弹丸岛国,男子长得十分的丑陋好战、内心极度虚伪,女子温柔善良。当天朝百姓有文字,有朝廷。有律法的时候,倭寇小国的百姓还像野兽一样生活。倭寇小国羡慕天朝的文化,派人到天朝学习文化,天朝的皇帝自诩是天朝大国,允许了倭寇小国学习天朝的文化和知识,还派人将天朝先进的炼铁教过了倭寇,使得倭寇强大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天朝衰弱了,倭寇小国竟然派出军队侵略天朝,还厚颜无耻地言是帮助天朝百姓。让考生就此列出天朝皇帝做错了几件事,并且就天朝所作出的事情,发出什么样的深思,遇到番邦小国,应该如何去做一一列出来。”

    看到这样的试题,孔茹不得不吃惊,因为太子殿下的试题来让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是对未来的那种深思熟虑。这可比单单考考生那些诗词歌赋要好得多了。他当下对楚风说道:“太子殿下的智慧,让孔茹望尘莫及。孔茹受教了。”

    楚风笑着看向孔茹说道:“我们儒家所提倡的忠信仁义那是对我们自己朋友的,而对那些虎狼之辈,自然不能够遵循忠信仁义。我们不仅要学礼,还要学会分别善恶好坏,这也是重要的。”

    孔茹说道:“没错。太子殿下,你的道理,孔茹明白。当年孔圣人就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得。’这样的话,只是这些年来,大家只看到前半句,却将后半句给忘记了。我们不能够只做以德报怨的人,我们也应该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人!我们儒家的人,不是迂腐书生,不是只会挨揍,不会还手的书生。”

    楚风听到这话,不由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孔先生你能够这样想,真是太好了。”

    易耿看到楚风的试题,不由也呆了一下。

    因为这道试题是:“有一个叫做精绝古国的国家,一年四季的气候非常的温和,很适合植物的生长,可是这个国家因为太适合植物的生长了,百姓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粮食给快速增长的人口吃,这个国家的皇帝,下令砍伐树林,将树林里的树整片整片地砍伐,烧掉树木,用树木的草木灰作为肥料,因此,开始的时候,这些田地都很肥沃。可是三五年过去之后,地里的草木灰的肥料逐渐消失了之后,土地变得贫瘠起来了,种出来的粮食又小又矮,根本不够吃。百姓们又将另外一片树林砍到,用同样的手段来种植粮食。因为这个原因,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变成了田地。逐渐的,这个国家的森林消失了,而土地因为长期没有植被的覆盖,而逐渐沙化了,成为了一片又一片的沙漠。最后,这个叫做精绝国消失在沙漠里了。让学生就这个现象提出观点,怎么样才能够避免重蹈精绝古国的覆辙?列出怎么样解决多余百姓粮食的办法。”

    易耿看完这道题之后,他心中感慨,自己只懂得种田,却从来没有想过太多的东西,如今看来,自己的思想还是和太子殿下的高瞻远瞩的思想相差太远了。他说道:“太子殿下,你这道题,会让我们农家的考生陷入沉思当中的。也许会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更大的提高。多谢太子殿下你的指点了。”

    楚风微笑着说道:“易大人,你客气了,你别忘记了,唐国未来的皇帝可是孤王,孤王如果没有这样的忧虑,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储君?”

    每一个考官看完楚风所出的题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愕,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楚风看到他们沉思,不由露出了微笑,然后不理会他们,而是转身离开了。过了两个时辰之后,楚风才回来,他们看到楚风回来之后,考官们都有许多话想要对楚风,可是被楚风用手示意他们先安静,先让他说。

    考官们都安静下来了。

    楚风对考官们说道:“几位都是我大唐的国之支柱。我大唐能够有几位的鼎力的辅助,一定可以繁荣昌盛的。开科取士,关系到国之未来,所以几位的担心我是知道的。这份考卷,你们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有一份了,这份考卷的题目,你们可以带回去,和你们的学生研究。这不算是泄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