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潜艇部队-《五代兴唐》
第(2/3)页
在上次大战期间,帝国的商船在海上因为潜艇袭击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在战后,帝国海军在战后潜艇部队的发展倒是比较受到重视。从295年开始,帝国海军又开始了新型潜艇的研制和建造。
随着越来越多潜艇部队技术人才和军官的加入,帝国海军的潜艇技术倒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不过,在295年重新改组后的帝国潜艇部队规模却一直没怎么扩大,一直保持在二百三十多艇左右的数量,那些保留下来的老式潜艇在302年前就全部退役,转交给了海军学院作为训练之用。
战后欧洲各国潜艇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西法兰克王国潜艇技术的很大影响,不过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又发展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特的理论。这其中,以西法兰克王国的潜艇和反潜技术发展得最好。
而大唐帝国由于海疆辽阔巨大,需要潜艇部队远渡重洋去进行长距离海上作战,帝国海军所设计和建造的潜艇排水量都相对较大,续航力很远,特别是潜艇的水面航速是各国海军中最高的。不过由于体型较大的缘故,大唐海军所建造的潜艇与西法兰克王国相比在最大潜深和隐蔽性方面要稍差一些。
由于地中海海域活动面积和水深的限制,拜占庭帝国海军在战后最初研制的几种潜艇的都是水面排量在500吨左右的中型潜艇,直到近年,才开始建造排水量超过700吨的远洋型潜艇,而且装备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在潜艇司令部报到几天后,李海铭就被一辆标着潜艇部队标志的蓝色吉利海马敞蓬汽车接到了潜艇码头——足有数百米长的一排灰色的钢筋混凝建筑物里面。一般情况下,潜艇很少停放在露天码头,在港口时都会进入到艇库之中。
在艇库的内部,一百多米长的混凝土码头两侧差不多都系泊着一艘潜艇,有些锈迹斑驳,有些则油漆锃亮,显然是刚刚入役。
在主码头一侧,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有些是新到的配件,而有些则是更换下来的零件。有几台舰用柴油机被拆得七零八落,满是油垢的机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机油气味。有几艘潜艇上正在冒着青蓝色的火花,维修人员正在用电焊不知是在切割什么或是往艇上焊接什么东西。
有些人正在忙碌着劳动,而大部分艇员留守的艇员们则无聊地东游西逛,或是聚在墙边的桌子旁吹牛、打牌或是下棋。
几位艇长正聚在一起,闲聊着最近西法兰克王国吞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的事情。
对于这些波罗的海国家的遭遇,这些大唐的海军军官并没有什么感觉,而在乌拉尔地区特别是西部边境那边的陆军方面反应要强烈许多。在帝国海军大部分年轻的职业军官眼里,西法兰克人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大唐帝国在海上是无敌的存在。
第(2/3)页